2025年,澜湄合作迈入第十个年头。3月21日,“澜湄周”在云南昆明启动,澜湄合作继续大踏步前行。湄公河,在中国境内被称为澜沧江,是一条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的重要水道。这六国于2016年启动澜湄合作机制。历经9年耕耘,澜湄合作为地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邮政快递业作为实体经济的“筋络”,在澜湄合作中也发挥着带动实物流、资金流、商流和信息流融合联动的作用。行业从最初提供运输端服务提质升级到消费端、生活端、生产端、国际端服务,积极融入更为紧密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中。
沿线民众获得感增强
澜湄合作始终坚持发展为先、民生为本的宗旨,接地气、惠民生、见实效。中国同湄公河国家贸易额上升到4370亿美元,较机制启动之初增长125%。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金港高速等铺就“黄金大道”,高铁对接、机场联通,跑出现代化的澜湄加速度。“澜湄情谊”更加深厚,“太阳村项目”照亮千家万户,“甘泉行动”为流域农村居民超过1万人提供清洁饮用水,中国推出的“澜湄签证”推动六国人民越走越亲。中国正与湄公河国家一道,深化双多边合作,积极打造“澜湄合作2.0版”。
一路通,百业兴。9年来,澜湄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硬联通”提速,经贸合作“量质齐升”。以开通3年的中老铁路为例,目前全线累计运输货物已超过5000万吨。依托中老铁路,铁路部门创新打造跨境货物运输产品,推出“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以及“京滇·澜湄线”“沪滇·澜湄线”等国际货运班列产品;积极探索“中老铁路+中欧班列”等国际运输新模式,老挝、泰国等国家至欧洲铁路直达运输时间缩短至15天,跨境货物运输已覆盖国内31个省(区、市)和老挝、泰国、越南、新加坡等19个国家和地区。
中老铁路对老挝乃至东盟国家的运输成本和物流效率产生显著影响。昆明经老挝至泰国的货运成本降低30%至50%,老挝境内运输成本降低了20%至40%,有力促进了产业升级和沿线经济的新飞跃。
湄公河国家同时也是东盟成员国。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教授王勤在接受《中国邮政快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盟已连续4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连续15年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进一步推动双方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对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跨境服务走深走实
作为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省份,云南近年来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十年来,云南在铁路、公路、水运、能源、通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越、中老、中缅国际通道的高速公路境内段已全线贯通,境外段也在逐步建设中。十年来,云南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跨境经济合作区不断发展,如瑞丽、勐腊(磨憨)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以及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建设,为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提供了更多便利。十年来,云南省邮政快递业正在成为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助推器。云南已建成惠及4600多万人口、连接城乡、通达全国、覆盖南亚东南亚、联通全球的快递服务体系。
广西也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为了更好地发挥广西区位优势,聚焦中越、面向东盟,加快邮政快递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畅通跨境寄递通道,国家邮政局2024年出台了支持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的意见。
广西邮政国际业务分公司积极推进该意见实施。最近,其与广西北部湾银行自贸区崇左片区凭祥支行合作,成功为凭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两家涉外企业办理了跨境贸易电商出口收款直汇业务。广西邮政国际业务分公司提供标准化物流、清关和海外客户汇路指引,货物在崇左地区口岸完成报关手续后,通过越南物流配送至消费者手中,货款经越南银行直接汇至广西北部湾银行,实现跨境电商订单、物流单以及清单信息的“三单对碰”。该分公司为客户提供“场站查验服务+系统平台+进出口报关+陆海空铁多式联运+边境仓+越、泰集运+越、泰清关送仓”东南亚特色跨境进出口一体化综合服务。
寄递服务全方位升级
在澜湄合作框架下,中国寄递企业持续推进互联互通、贸易投资和技术升级,为区域内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泰国和越南是包容性非常强的国家,人民友好,物流设施便利,通关流程不断优化,关税逐步降低,营商环境向好。我们亚洲大区的总部就设在泰国曼谷,同时也在越南持续加大投入。”顺丰集团亚洲大区业务中心总经理乔丝在接受《中国邮政快递报》记者专访时介绍,顺丰看重湄公河国家与中国互利合作的机遇,愿为客户和伙伴创造更多价值。其“亚洲唯一”战略即是鲜明的注脚。
澜湄合作开启之初,顺丰就陆续在越南和泰国成立分公司,逐步拓展到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其他国家。借助对嘉里物流的主要股权并购及其在泰国和越南等国成熟的本土配送网络,顺丰持续发挥品牌溢出效应。
泰国的榴莲产量世界第一,超80%销往中国,运输需求巨大。顺丰借助跨境直播,依托其自有航空网络,推出榴莲“BBX”的顺丰直发服务,即将同一批货物进行集货通关,一张物流单通C端,让消费者可以全程溯源。不仅如此,顺丰也在越南加大对海鲜和特色水果的投入,越南海鲜项目受益于海关设立的绿色通道,清关速度和中转时效大幅提升,确保海鲜新鲜度。同时,顺丰在泰国和越南投入50多个陆运冷柜用于榴莲、菠萝蜜等特色水果的运输。
拉动东南亚出口只是顺丰促进澜湄沿线国家与中国经贸往来的一个缩影。
越南作为东南亚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与中国的贸易额在2023年已突破2000亿美元,欧美及大中华区流向业务增长显著。在此背景下,顺丰正大力发展跨境业务,并与南宁联通签订合作协议,深化自营清关业务。目前,顺丰在越南的自营清关团队已超过230人,使通关时间大幅缩短。
顺丰不仅关注跨境物流,还致力于促进当地消费扩量、提质、升级。泰国是全球重要的热带农产品生产与出口国。为了推动当地农产品“进城”,顺丰与当地市政和农业部门合作,打造“一府一品”认证服务,提供优质运输服务,提升合作方的竞争力,助农增收。
顺丰在泰国的运营已为当地创造1.4万个就业岗位,并将其绿色发展理念贯穿运营过程。2023年至今,顺丰在泰国推广使用1000万个环保快递箱,减少塑料污染500吨。
“我们感受到,东南亚国家政府和人民欢迎中国企业投资,创造发展机遇。”乔丝表示,顺丰正在成为出海企业的配套服务商,帮助中国的能源企业和车企以及其他制造企业“走出去”。从“送包裹”到“产包裹”,顺丰从客户建厂环节嵌入,提供全链条服务,还为电动车企业提供定制化电池货机运输服务。乔丝介绍:“顺丰将帮助这些国家扩大经贸辐射面,在越南和泰国增加每周固定航空货运班次,为其扩大出口到欧美提供优质运力和清关服务。”
作为京东集团的排头兵,京东物流于2019年进入越南市场,并不断扩大对湄公河国家的投资。“越南拥有庞大的华人社区,民心相通,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程,两国政府和商会为企业提供了诸多帮助……我们将继续在这里扎根发展。”日前,京东物流东南亚负责人胡海春在接受《中国邮政快递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域和澜湄合作典范,越南和泰国及其他湄公河国家经贸和制造业发展需求蕴藏着商机。
胡海春透露:“京东物流在越南南部和北部的重要工业区和商业区持续布局发展。今年4月,京东物流还将开通安徽芜湖至越南河内的全货机航班,最大业务荷载约20吨,每周执飞2至3个班次,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华东、华中地区以及越南的跨境电商。这是自1月开通中国深圳—泰国曼谷航线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式的国际航线。”深圳—曼谷航线主要服务中国跨境电商品牌“出海”,重点包括3C电子产品、服装、小家电、工业制造业产品等,同时将泰国的海鲜、水果等运至中国,实现“双向奔赴”。据悉,该航线还可作为转飞欧美等地区的中转站,帮助越南企业打造出口海外更大市场的通道。
近年来,京东物流持续布局东南亚市场,不断提升以海外仓、国际航线以及国际快递等为核心的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能力。其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泰国、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家拥有7个海外仓,主要服务东南亚本土企业、中国“出海”东南亚的品牌,以及中国和东南亚本地跨境电商商家。“基于海外仓,京东物流与多家越南企业和中国‘出海’企业达成合作,将行业前沿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模式引入东南亚海外仓,助力客户实现降本增效。”据介绍,京东物流在越南已提供了仓储操作、技术等多个领域的上千个就业岗位。
为了满足湄公河国家近年来制造业发展的需要,京东物流专门改造了仓储设施,推出成品仓服务,助力本地商品生产。
“湄公河国家等亚太地区是京东物流全球供应链的重要区域之一,京东物流将探索更多区域内互联互通的机遇,并将合作经验扩展到更广泛的全球市场。”
无独有偶。为了促进跨境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去年以来,中通在广西着力探索国际快运“一单到底”跨境物流模式。
在广西,中通与南宁海关协作,实现通关环节海关报关信息与中通国内物流信息联通对接;在越南,中通收购当地第三大物流快递公司GHN 20%的股份。在国内集运环节、南宁海关通关环节、越南承运方派送环节三大环节两司共用一张快递双语运单,全程使用一个物流单号,实现头程揽收、中转交件、清关转运、海外派送等环节一体化管理,建成了中越跨境运输“一单到底”专线。中通通过投资入股等形式与越南当地GHN、AHM等头部物流企业深度合作,统一使用中通全流程物流轨迹查询系统,确保货物越南段轨迹信息与国内段不断点同步。
在促进澜湄合作方面,圆通也不遑多让。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速东南亚市场布局。在越南、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圆通通过自建分公司深耕当地市场,并合作开发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等,构建“海陆空”多式联运通道。利用自有运力,圆通航空持续强化东南亚航线布局。目前累计开通超10条定期东南亚货运航线,覆盖越南河内、泰国曼谷、菲律宾马尼拉等枢纽城市,每周执飞航班超20班。圆通方面表示,未来将持续助力“中国制造”与全球市场的无缝连接,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能。
“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我国邮政快递企业将继续投入澜湄合作建设中,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积极贡献。对此,王勤建议,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中,需要更加重视进出口品质的提升,重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投资的协调,重视对外投资企业本土化的问题等。“海外投资企业的本土化包括核心竞争力、管理、用工以及利益等方面的本土化。”他提醒道,“在东盟的中资企业大型投资项目要关注一些国家开始实施全球最低企业税规则,如越南已于2024年推行该规则,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将于2025年推行。企业应坚持合规经营,避免当地中资企业间的无序竞争;中资企业要提高‘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管理水平,参与当地的ESG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