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农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合作的必由之路
澜沧江-湄公河(以下简称“澜湄”)区域是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农业在该区域六国(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农业模式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生产方式粗放、气候变化影响加剧、小农经济困境及政策制度支撑不足等多重挑战,威胁区域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澜湄农业的绿色转型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这既是应对当前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澜湄农业绿色转型的机遇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澜湄农业绿色转型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首先,可持续发展共识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不断增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SDGs)、《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等国际和区域性文件,以及各国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如泰国提出的“生物-循环-绿色经济”(BCG)模式,都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
其次,科技创新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生物技术领域,基因编辑、分子育种等技术的发展,为培育抗逆、优质、高产的农作物品种提供了可能。信息技术领域,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的应用,使得精准农业、智慧农业成为现实。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微灌等,可以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生态农业技术,如轮作、间作、套作、秸秆还田、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再次,市场需求也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拉动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国际市场对可持续农产品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都为澜湄区域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市场动力和发展空间。
此外,澜湄区域合作潜力巨大。澜湄国家在农业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通过加强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推动区域农业的绿色转型。
最后,绿色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国政府、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都加大了对绿色农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为澜湄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
二、澜湄农业绿色转型的路径
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澜湄农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协同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政策协同与制度创新
在澜湄合作机制框架下,应建立更紧密的农业合作机制,协调各国农业发展政策,共同制定区域农业绿色转型战略和行动计划。这包括制定统一的绿色农业生产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认证体系,加大对绿色生产技术的补贴力度。同时,要完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农业科技创新,明确农业生产者的环境责任,建立相应的赔偿机制,并建立区域农业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二)推广应用绿色生产技术
应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精准农业,优化资源配置。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发展智能农业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广生态友好型种植模式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利用数字技术,建设智慧农业平台,发展农产品电商,拓宽销售渠道。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和技能水平,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三)构建可持续农业产业链与赋能小农户
澜湄区域农业产业链的绿色转型,需要龙头企业、合作社、小农户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应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发挥其在绿色农业产业链中的带动作用,鼓励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内农产品贸易。同时,要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打造区域绿色农产品品牌。合作社作为连接龙头企业和小农户的桥梁,可以通过信息共享、集体行动、内部约束等机制,降低交易费用,实现产销对接。生产者合作社通过组织分散农户,统一采购、推广技术、统一标准和品牌、集体议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消费合作社则可以通过直采、订单农业、建设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络,减少流通环节,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此外,还需要通过金融支持、技术培训、组织合作社、改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融合等多种方式,赋能小农户和农村社区,提高其参与绿色转型的能力和积极性。
(四)深化区域与国际合作
澜湄农业绿色转型需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积极引入国际组织的支持,将国际先进经验、技术和资源与澜湄区域的具体需求相结合,以推动转型进程。应重点加强与国际合作社联盟(ICA)、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合作。与ICA合作,可以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澜湄区域合作社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提供培训咨询,推动贸易合作和投资,倡导有利政策,并建立交流平台。与FAO合作,可以依托其技术援助项目,引进和推广适应区域特点的绿色农业技术,借鉴其政策建议,制定和完善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实施农业发展项目,加强人员培训,并获取全球农业发展趋势等信息。与ILO合作,则可以推广国际劳工标准,改善农民工的工作条件,促进农村就业,加强农业技能培训,推动社会保障覆盖到农业工人,推广社会和团结经济(SSE)型组织,如合作社、互助协会、社区企业等,并通过三方机制促进社会对话,共同制定和推进农业绿色转型政策。
澜湄农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共同机遇。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澜湄国家完全有能力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区域繁荣稳定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