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澜湄(澜沧江-湄公河)地区新职业技能提升国际研讨会在浙江温州技师学院举行。来自国内以及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等政府部门、相关职业院校负责人、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相聚一堂,共话澜湄地区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提升之计。
2024年是澜湄合作倡议提出十周年。澜湄合作机制于2014年11月由中国首次提议建立,于2016年3月由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六国共同启动。
研讨会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和温州技师学院共同举办。“召开此次国际研讨会,就是期盼能够进一步与各国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围绕主题开展研讨,助力项目形成有价值、有分量、有实效的成果。”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柳学智表示,该研究院申报并实施了2024年度亚洲合作资金项目“澜湄地区新职业技能提升在线课程资源库建设”,针对澜湄地区各国的新职业及所需能力素质标准,基于中国良好经验,收集、录制并翻译有关在线课程,形成与澜湄地区国家共享的新职业技能提升在线课程资源库。
据了解,在推进“澜湄地区新职业技能提升在线课程资源库建设”过程中,温州技师学院围绕特色、实力专业,参与了数控铣-多轴编程与加工、自动化设备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直播电商客户服务3项在线课程资源开发,助力推进技能出海、课程出海。
“此次研讨会的举办,既是对学校国际化办学成果的一次检验,也是推动学院迈向更高水平国际合作的重要契机。”温州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学校将通过扩展合作、资格互认、基地共建、建立联盟等方式助力技能国际合作,协同推进澜湄国家产教共同体建设。
研讨会期间,温州技师学院分别与泰国拉贾西塔拉姆技术学院、泰国帕府职业学院、泰国素林职业学院三所学校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启中泰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新篇章。
在当天的主旨发言环节,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所属机构、老挝劳动与社会福利部、柬埔寨劳动与职业培训部官员和中外技工(职业)院校校长等七位湄公河国家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技工院校的专家和学者共同就会议主题展开研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享前沿观点,为实现新职业劳动者技能的持续更新与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案。温州技师学院受邀分享了学校探索澜湄地区新职业技能提升合作的探索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