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专家研讨气候智能水技术和水稻种植创新试点

2024-09-30 15:32    来源: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国秘书处
字号:

澜湄合作专项基金项目“气候变化下气候智能水技术在水稻生产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与创新”进展研讨会现场。[任斌摄]

中国网9月30日讯 (记者 任斌 通讯员 佟宇晨)9月29日,由中国和泰国共同实施的澜湄合作专项基金项目“气候变化下气候智能水技术在水稻生产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与创新”进展研讨会在广西桂林成功举办。泰国国家水资源办公室外事处处长温奈·王皮穆尔、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水利局党组成员沈红卫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泰两国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和基层的近40名代表出席研讨会。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农业水利研究所(以下简称“长科院农水所”)所长李亚龙主持会议。

长科院农水所所长李亚龙(左三)在研讨会上与泰方专家交流。 [任斌摄]
泰国国家水资源办公室外事处处长温奈·王皮穆尔(中)出席活动并致辞。[主办方供图]

据介绍,该项目由泰国国家水资源办公室牵头,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院亚洲中心、朱拉隆功大学环境研究所、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长江科学院等单位共同实施,旨在提高气候智能型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促进澜湄地区水稻生产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项目负责人、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院亚洲中心高级研究员塔纳蓬·皮曼(左三)介绍项目。[任斌摄]

该项目负责人、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院亚洲中心高级研究员塔纳蓬·皮曼介绍了项目的整体进展情况。他表示,项目在中泰两国分别开展试点示范建设已有近两年时间,总体进展良好。通过加强技术交流和示范推广,项目切实提高了农民学习和掌握气候智能型灌溉技术的能力,对保障区域水安全、提高水稻生产韧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院亚洲中心研究员萨蒂什·普拉萨以泰国呵叻府下辖两个地区的试点项目为例,介绍了项目如何在灌溉农业地区和雨养农业地区通过推广便携式土壤含水量检测仪、智能水表、激光土地平整、智慧气象监测和预报、水位监测、无人机施肥等先进技术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水稻抗灾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长科院农水所高级工程师范琳琳汇报中方项目进展。[任斌摄]

长科院农水所高级工程师范琳琳结合实地考察情况,以广西桂林气候智能水技术和水稻种植示范区建设为例,汇报了中方案例研究的进展情况。项目组通过采用智慧灌溉排水设备,实现了水稻田间节水减排的目标。此外,她还介绍了中方项目团队正在实施的数字孪生灌区试点建设项目,通过展示数字孪生灌区平台中BIM模型构建、灌区运行调度预演、灌溉场景模拟等功能,分享了中国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的成功经验。

广西灌溉试验中心站站长粟世华在研讨会上介绍了中国灌溉技术推广与应用的案例,并重点对“浅、湿、露、干”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等创新型技术进行了讲解。此外,他还分享了该站促进先进灌溉技术推广普及的经验。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是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支持地区减贫和农业振兴的有力举措,是促进地区水资源合作的优秀范例,更为水资源管理带来了积极成果。这些成果表明,在极具挑战的气候变化条件下,可持续水稻种植是可以实现的。未来,中泰双方将继续探索、总结并分析最佳实践和创新解决方案,促进项目成果为区域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积极作用。

本次研讨会由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院亚洲中心、朱拉隆功大学环境研究所、长江科学院和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共同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