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老挝大使姜再冬就澜湄合作接受中新社采访

2022-09-29 08:08    来源:中国驻老挝大使馆
字号:

近日,中国驻老挝大使姜再冬就澜湄合作接受中国新闻社采访,介绍了中国和老挝在澜湄合作框架下开展务实合作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内容如下:

一、2022年是《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的收官之年。请您介绍一下,在澜湄合作的带动下,这几年中老双方务实合作主要有哪些成果?您如何评价这些成果?

澜湄合作作为首个流域六国共同参与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启动六年来发展迅速,成果显著,打造了区域合作的“金色样板”,为推动中国和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发展繁荣作出积极贡献。中老作为社会主义命运共同体,秉持“发展为先、务实高效、开放包容”的澜湄理念,认真落实中老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共同签署的《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聚焦提升老挝自主发展能力,在持续疫情条件下推动双边务实合作逆势而上。2021年,中老双边贸易额达43.5亿美元,同比增长21.4%,创历史新高。中老铁路于去年12月正式通车,这是东南亚第一条现代化铁路,推动地区互联互通合作迈上新台阶。中老高速万象至万荣段于2020年12月建成通车,结束了老挝境内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中老合作建设的老挝第一家炼油厂正式运营,南欧江梯级电站顺利投产,老挝肉牛输华项目成功启动。中方对老援助“八大工程”项目全面铺开并稳步落实,万象市中心城区点亮工程交付使用,万象和琅勃拉邦30个村扶贫设施开工建设,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三所学校陆续动工。

两国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根本在于中老高层战略引领,特别是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领航掌舵。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同老挝党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举行重要视频会晤,为新时期中老关系擘画战略蓝图,为新形势下推进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新的强劲动力,也为双方进一步深化次区域框架下合作奠定更加坚实基础。面对深刻复杂演变的国际地区形势,中方将同老方一道,以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重要共识为根本遵循,进一步弘扬“平等相待、真诚互助、亲如一家”的澜湄文化,深入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和澜湄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共识,携手促进经济增长,应对共同挑战,为疫后经济复苏和区域稳定繁荣贡献力量,不断丰富中老命运共同体内涵。

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澜湄流域国家在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上开展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合作。请您介绍一下,中老两国在完善公共卫生合作、提升人民健康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公共卫生合作是中老务实合作的重点领域。中方本着“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的“四好”精神,不断加大对老挝卫生医疗发展的帮扶和投入。中方援建的玛霍索医院一期项目于去年11月竣工移交。援建的老军103总医院于2019年1月投入使用,这是目前老挝军队医院中建筑面积最大、医疗设施最先进的医疗楼。自2019年以来,中国军队先后派出七批援老医疗专家组,不仅对老挝医务人员开展培训,还完成各类门诊、病房接诊等7000余次,指导和实施各类手术1000余台,为广大老挝民众提供了优质医疗服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中国军队赴老举行中老“和平列车—2022”人道主义医学救援联合演习暨医疗服务活动,此次联演是2017年至2019年中老“和平列车”系列活动的延续和深化,系我军卫生列车首次出境参演、首次跨境投送,是中老两军在卫勤领域的又一次深入合作与实践探索,增进了两国两军传统友好合作关系。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老两国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截至目前,中国政府累计向老挝政府援助新冠肺炎疫苗超过890万剂,先后派遣四批医疗专家组来老参与和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总价值1700余万元人民币的抗疫物资,为老挝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发挥重要作用。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在今年7月的澜湄合作第七次外长会期间会见老挝副总理兼外长沙伦赛时表示,中方将继续向老方提供疫苗援助,帮助老方实现全民接种目标。中方愿同老方继续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加快推进援老玛霍索医院二期建设和琅勃拉邦医院升级改造等公共卫生民生项目,共同守护两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共建人类健康共同体。

三、2019年,中老签署《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请问中老双方在落实行动计划过程中,有哪些战略对接?取得哪些进展?

中老是传统友邻,两国理想信念相通、社会制度相同、发展道路相近、前途命运相关,深化战略对接、促进合作共赢是两国人民共同心愿。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和老挝时任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签署了《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形成中老深化战略对接的政策框架,开启了中老关系新时代。

老挝是东南亚唯一内陆国,境内多山地,交通条件落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是老挝政府发展目标和夙愿。作为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老友谊的标志性项目,连接中国云南昆明和老挝首都万象的中老铁路在两国元首见证下,于2021年12月正式通车运营。中老铁路全长1035公里,是首条全线采用中国标准、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国际铁路。铁路通车后,万象到中老边境车程将由2天缩短至5小时,到昆明可“朝发夕至”,中老之间互联互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老铁路为中老两国乃至地区人民不仅带来了利益,更带来长期机遇。铁路助力中老统筹互联互通和产能与投资合作,提升跨境经济合作水平,促进中老经济走廊建设,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同时,铁路还将带动泛亚铁路网建设加快推进,成为地区互联互通的“加速器”和地区合作的“新引擎”,有利于维护区域粮食、能源、金融和产供链安全,为深化澜湄合作乃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起到积极作用。澜湄合作第七次外长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海关贸易安全和通关便利化合作、农业合作和保障粮食安全等合作文件,相信将进一步释放中老铁路活力,把老挝的“陆锁”短板转化为“枢纽”优势,促进中老乃至中南半岛高质量互联互通,深化“陆海新通道”合作,打造共同参与、普遍受益的澜湄大市场,构建更加强韧的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

湄公河老挝段水流量大、落差高,具有丰富的水电开发潜力,为此,老挝提出了打造“东南亚蓄电池”的发展定位。近年来,中国企业与老挝电力行业密切合作,帮助老挝开发和出口水电。但由于成体系的电网缺失,老挝电力资源效能未能得以充分利用。2021年3月,由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和老挝国家电力公司共同组建的老挝国家输电网公司与老挝政府签署特许经营权协议,旨在加快建设覆盖老挝全国的一体化骨干电网,加强与周边国家电力互联互通。今年6月,中老两国双向电力贸易正式开启,标志两国双边电力贸易翻开新篇章。中方在助力老挝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双碳”目标,以清洁能源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共同为全球碳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习近平主席强调,合作才能办成大事,办成好事,办成长久之事。未来中方愿继续同老方加强能源领域合作,帮助老挝提高电力供应水平,推动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澜湄区域电力互联互通,推动区域能源可及和绿色发展,切实造福两国及澜湄各国人民。

四、减贫是澜湄合作重要领域,近年来,中国积极同湄公河国家分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益经验,请您介绍一下中国对老挝减贫事业提供了哪些帮助,相关项目实施进展如何?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于去年胜利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中方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在澜湄合作平台为流域国家减贫事业积极提供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使湄公河国家民众更好地分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我们本着“鱼渔并授”理念,同老方分享精准扶贫经验,助老改善教育、卫生及基础设施状况,引导老挝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力争早日从世界最不发达国家毕业。即使在疫情形势下,中国对老扶贫项目依然稳步推进,其中援建100个农村点亮工程、100个农村数字电视工程、100个农村贫困地区卫生工程、100个农村贫困地区供水工程在内的“四个100”工程一期项目基本完成。今年4月,援老挝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工程项目方案正式签署,6月进入启动实施阶段,项目计划在老挝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农产品基础信息资源及公共服务平台,建成20个老挝农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点,并为近2000名老方政府官员、生产商和相关企业人员提供培训。该项目旨在建立一条农产品产销对接之路,拓宽老挝农产品销售渠道,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带来机遇和动能。

澜湄合作专项基金启动五年来,中方已在老实施68个项目,涵盖自然资源开发管理、农业技术合作、农村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为推动老挝农村开发建设、改善民众生活质量、推动致富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中方在老挝投建的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项目,为当地提供安全稳定的清洁电能同时,还为当地建设了30多个移民新村以及配套路桥、医院、寺庙、市场、学校等公共设施。2021年以来,项目公司承担实施“澜湄甘泉行动计划”供水示范项目,保障约900名村民和周边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公司还参与“澜湄合作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开展坡改梯与配套设施建设、水土资源保护、垃圾处理和经济果林种植等工程,大大改善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为乡村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在澜湄合作第七次外长会上,各方宣布将实施“澜湄农业合作百千万行动计划”、“澜湄兴水惠民计划”、“澜湄英才计划”等六大惠湄举措,为深化澜湄合作减贫事业注入了新动力。我们将继续秉持命运共同体理念,始终不渝推进对老能力帮扶,实施更多惠及草根的民生项目,推动老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