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缅甸大使陈海:澜湄合作不做 “清谈馆”,要做“推土机”

2022-07-20 20:05    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七次外长会7月4日在缅甸蒲甘成功举办,审议《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澜沧江—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域内人口数亿。澜湄合作是首个流域六国共同参与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缅甸是澜湄合作首倡地,也是现任共同主席国。中国驻缅甸大使陈海日前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澜湄合作推动了区域高质量互联互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

中国驻缅甸大使陈海

据了解,中老铁路自去年12月3日通车以来,共发送跨境货物近80万吨,货物品类100多种。中国企业承建的公路、机场、轻轨等项目有效改善了湄公河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与此相得益彰,去年,中国与湄公河国家贸易额同比增长23%,今年前5个月又取得16%的快速增长。

区域经济合作的加深,有效改善了澜湄流域国家的民生福祉。陈海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从湄公河国家进口农产品达到174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3%。中方出资成立的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支持的缅甸项目向落后地区倾斜,关注缅甸“三农”发展,有效帮助缅甸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7月4日举行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七次外长会上,中国宣布将实施“澜湄农业合作百千万行动计划”“澜湄兴水惠民计划”“澜湄数字经济合作计划”“澜湄太空合作计划”“澜湄英才计划”“澜湄公共卫生合作计划”六大惠湄举措。

陈海向《环球时报》记者展望了澜湄合作下一个“金色五年”的广阔前景。陈海介绍说,做大农业合作是澜湄合作未来六大重点方向之一。各国将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保障农资供应,共同做大“米袋子”、“菜篮子”和“果盘子”;澜湄合作因水而生,六国将继续推进澜湄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合作。澜湄国家也将从中方提出的“澜湄兴水惠民计划”中受益。

湄公河流域地处“一带”和“一路”交叉地带,澜湄合作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区域合作的典范,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也成为践行多边主义的范例。

对此,陈海告诉《环球时报》,澜湄合作以政治互信为基础,始终坚持以诚相待。中国和湄公河五国都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缅、中老、中柬正在共建命运共同体,澜湄六国致力于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六国始终弘扬“平等相待、真诚互助、亲如一家”的澜湄文化,在合作中充分照顾彼此舒适度,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强调自愿参与。

另外,澜湄合作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区域国家共同发展。陈海强调,澜湄合作不做高大上的“清谈馆”,坚持做接地气的“推土机”,通过小而美、惠民生的项目为澜湄各国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相关数据显示,澜湄合作专项基金在减贫、教育、卫生、妇女等领域支持了666个接地气、惠民生的项目。其中,缅甸有93个项目得到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支持,有力促进了民生福祉。

在中缅关系方面,2020年双方迈入共建命运共同体新时代。据陈海介绍,疫情发生以来,中方向缅甸提供了5100万剂新冠疫苗,协助缅方实现疫苗本土灌装生产。目前,缅甸疫情总体平稳,确诊率在东盟国家中保持较低水平,中国的大力帮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经贸合作上,中方积极推动缅甸农产品输华标准对接,协助保障缅甸国内化肥等农资供应。陈海介绍说,缅甸农业人口占70%,农业关系缅甸国计民生。在持续做好边境疫情防控的同时,中国尽可能畅通中缅边贸和海上货运,多进口缅甸农畜水产品,推动中缅边贸使用人民币结算,帮助缅甸人民增收。

制造业是缅甸疫后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中方在缅投资的成衣制造厂在疫后第一时间复工复产,为缅甸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除此之外,陈海介绍说,中缅双方还积极推进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推动铁路、公路、电网、港口、工业区等领域合作,探讨推进跨境电网、光伏等方面合作,帮助缅甸缓解电力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