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澜湄周典型案例系列报道丨象龙村飞来致富鸡

2022-04-02 10:09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网站
字号:

养鸡是象龙村的“传统产业”,一直以来家家户户都有零星分散饲养,一户几只或者十几只。直到2020年5月,中国援老挝减贫示范合作项目的实施,象龙村村民才开始走向规模化养鸡。探索的道路总不是一帆风顺,养鸡项目就是象龙村农户生计发展项目中最具有故事色彩的一个。

象龙村养鸡小组有8户成员,计划扶持每户养殖户600只鸡苗,每只鸡苗预算1万老挝基普(约合8元人民币),每户建设一个合格的鸡舍。项目启动后,在中方专家的带领下,中老联合办、琅勃拉邦市农林局负责人员和象龙村项目管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项目资金管理小组、养鸡小组全体成员召开会议,商议养殖品种、鸡舍建设和鸡苗采购办法等。有的养殖户提出要养埃及土鸡,有的提出养老挝本地土鸡,有的提出养中国品种的土鸡,意见很难统一。这个时候,琅勃拉邦市农林局的技术人员提出,埃及土鸡引进老挝的时间不长,特别是在当地还没有养殖埃及土鸡的先例,建议村民不要盲目养殖。中方专家明确要求村民按照技术员的建议,多向选择,采购两个品种以上的鸡苗,以防某种品种不适应当地的养殖环境,并且尽量在本地采购鸡苗,避免运输路程过长引起鸡苗死亡。受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琅勃拉邦市的鸡苗供应商无法一次性提供足量鸡苗,象龙村生计项目管理委员会和养殖户倾向于到万象市大量采购埃及土鸡,尽快将鸡苗分配到养殖户手中。在象龙村管理委员会和养鸡小组的坚持下,会议决定选举产生鸡苗采购小组,到万象市采购埃及土鸡鸡苗,采购小组中特别加入琅勃拉邦市农林局技术员,负责把关鸡苗质量。

2020年8月,供应商将鸡苗采购小组询价采购的埃及土鸡鸡苗运达象龙村,分发给已经建好鸡舍的农户。大家高兴之余,预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发放到农户手中养殖不到10天的鸡苗几乎全部死亡,第一次鸡苗采购宣告失败。为了厘清责任、减少损失,中老联合办、琅勃拉邦市联合办立即组织象龙村项目管理委员会、养鸡小组、鸡苗供应商、琅勃拉邦市农业局技术人员召开会议,回顾采购、养殖各个环节,查找鸡苗死亡原因,发现在采购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鸡苗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按照1万老挝基普/只的预算只能买到刚出壳7天的鸡苗,从万象市到琅勃拉邦市象龙村近400千米,车程九个小时,鸡苗小、运输远,加上8月进入雨季的琅勃拉邦昼夜温差大,埃及土鸡对老挝北部的气温气候不适应,养殖户保温措施不到位等是造成鸡苗大面积死亡的直接原因,背后存在着供应商未按规定与农户履行鸡苗签收手续、技术员指导不到位不及时、象龙村项目管理委员会和养鸡小组管理不力等问题。按照合同规定以及责任共担的约定,由鸡苗供应商承担70%的资金损失责任,琅勃拉邦市农林局、象龙村项目管理委员会和养鸡小组成员各承担10%的资金损失责任,赔偿资金统一交给象龙村项目资金管理小组管理,重新组织第二次鸡苗采购。

第一次鸡苗采购养殖失败后,琅勃拉邦市联合办公室、象龙村项目管理委员会和养鸡小组吸取教训,认真做好第二次采购准备工作,先后组织养鸡小组成员到琅勃拉邦市农业技术学校、赛亚布里县、南巴县、巴乌县等养鸡基地参观考察学习养鸡技术。通过考察学习,养鸡小组成员一致认为必须要科学养鸡,不能按照以前的养鸡习惯来养殖,并且同意在当地采购鸡苗,优先选择老挝本地土鸡,采购的鸡苗必须要达到半斤以上重量,以确保养殖成活率。在此前提下,不突破预算总额,对鸡苗采购数量进行适当调整。相关工作准备到位后,鸡苗采购小组再次在琅勃拉邦市农林局技术员的陪同下,到琅勃拉邦市农业技术学校和周边县养鸡基地完成第二批2500只鸡苗采购,发放到养鸡小组成员手中。技术人员每星期到养殖户家中两次,指导农户做好鸡苗防疫和养殖工作。第二次采购的鸡苗长势良好,在饲养大约四个月后,每只鸡长到1.5公斤左右,售价在5-6万老挝基普(约合40元人民币),已全部售出,平均每户农户获得纯收入5000元左右,项目获得成功。尝到了养鸡的甜头,小组成员们已组织完成第三批鸡苗采购,信心满满地继续发展养鸡产业。

象龙村养鸡项目从波折到成功,离不开科学的指导和创新的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大家能吸取采购环节的经验教训,克服困难,通过加强项目管理防控风险,为老挝开展农户生计发展类项目规划和实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