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连六国 五载结硕果——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成果展在京开幕

2021-04-23 15:14    来源: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国秘书处
字号:

4月13日,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成果展在北京开展。[中国网 吴晓山 摄]

澜湄合作因水而生、因水结缘。4月13日,旨在展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启动五周年成果及六国人民美好情谊的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成果展在北京开展。现场众多与“水”有关的展品吸引了参观者的关注。

4月13日,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成果展在北京开展。图为展品水族箱。[中国网 吴晓山 摄]

展览场地正中央设置了一组水族箱,水中精灵们灵动的身影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里展示的是“澜沧江-湄公河水生生物保护及渔业合作”项目的成果。该项目旨在通过培育推广水产养殖新品种、开展联合增殖放流活动等方式,促进澜湄国家在水生生物保护及渔业领域的合作。

现场展示的丝尾鳠、大鳞四须鲃、双孔鱼和中国结鱼都是澜沧江-湄公河的土著鱼,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其中,生活在湍急水流中的双孔鱼是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自2017年起,中国与老挝、柬埔寨、泰国等国家联合开展了7次增殖放流鱼苗活动,累计在湄公河增殖放流鱼苗493.1万尾,品种包括丝尾鳠、大鳞四须鲃、双孔鱼和中国结鱼等,对澜湄流域渔业资源快速养护、维护生态系统稳定、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另外两个水族箱中分别展示了中国成功培育的水产养殖新品种福瑞鲤2号和克氏原螯虾。这些鱼虾品种均可在稻田中养殖,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正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组织有关单位在湄公河国家进行推广。据介绍,这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可以使一亩地的收入提高300-400美元,为提高当地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发挥重要的作用。

农业是澜湄合作专项基金的重点支持领域,到目前为止,澜湄基金共提供了2.3亿元人民币支持农业项目。六国打造了“丰收澜湄”项目集群,推广分享农作物和农产品加工、存储技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合作园区,增强次区域农业竞争力。

4月13日,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成果展在北京开展。图为展品澜湄国家农村取水净水设施。[中国网 吴晓山 摄]

饮水安全是澜湄水资源合作的重要关键词。现场展出的澜湄国家农村取水净水设施就展示了这方面的成果。该设施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开发,单个设备可以供千人左右的村庄进行水质集中处理,然后分散供水,对来自湖泊、水库、溪沟等水源的各种水质都能进行安全处理,达到直饮水标准。该技术目前已经发展成熟,在中国成功解决了1.7亿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并在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国示范应用,显著改善了当地民众饮水卫生条件。

澜湄合作专项基金项目“澜湄甘泉行动计划——澜湄国家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技术示范”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和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联合实施。项目通过在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三国开展典型区域技术推广与示范,帮助提升当地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理能力,为澜湄地区农村供水安全工作提供典型经验和技术支撑。

4月13日,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成果展在北京开展。图为展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中国网 吴晓山 摄]

水文信息共享也是参观者的关注焦点之一。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开发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是“老挝、柬埔寨水文信息监测与传输技术示范”项目成果,目前已经在老挝、柬埔寨等国进行示范应用。该成果实现了湄公河流域流量、水位、雨量、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水文关键要素在线自动测报和数据传输,有效提升了澜湄国家水文信息共享水平,对水资源利用和防洪减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0年11月1日起,中国水利部正式向湄公河五国及湄公河委员会提供澜沧江允景洪和曼安两个国际水文站的全年水文信息。同年11月30日,中国和缅甸等湄公河五国在北京共同启动澜湄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网站,进一步加强六国在水资源数据、信息、知识、经验和技术等方面的共享。

此次成果展以“江河情•澜湄谊”为主题,聚焦水资源、农业、减贫扶贫、公共卫生、环境保护、人文交流、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八大板块,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集中展示五年来澜湄基金项目合作成果,展现六国人民之间真诚相待、亲如一家的美好情谊。

在展览现场,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泰国留学生彭思梅说:“我们六个国家拥有一条共同的河。从澜沧江到湄公河,六国同饮一江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希望这些合作项目可以一直持续下去,澜湄合作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2016年3月,澜湄六国领导人在海南正式启动澜湄合作机制。中方宣布设立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提供3亿美元支持澜湄六国提出的中小型合作项目。目前,澜湄基金已支持六国开展了500多个惠民项目,金额逾10亿元人民币,有力增进次区域民众福祉,也成为促进六国民心相通的新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