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庆澜湄周 | 澜湄农业合作:耕耘的五年

2021-03-31 16:09    来源:澜湄农业合作中心
字号:

        今年是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澜湄合作)的第五个年头。2016年3月,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在海南三亚召开,澜湄合作机制正式启动,为六国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历经五年,澜湄机制不断完善,成果日益凸显,为推动全球南南合作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树立了典范。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农业稳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与减贫是澜湄合作五大优先领域之一。澜湄次区域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良,自然资源丰富。六国有着共同解决贫困与饥饿问题、保障粮食安全与营养、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愿望,合作需求旺盛。从吃不饱穿不暖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中国经历了历史性转变,积累了大量农业实践经验,“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日益受到全球关注。在澜湄合作机制下,六国合作空间广泛,前景广阔。

        “泱泱一江水,荡荡繁荣志”。澜湄农业合作是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经过五年发展,澜湄农业合作成果不断涌现,合作领域日益多元,合作基础愈发牢固,澜湄农业合作实现了从“生根发芽”到“茁壮成长”的阶段性蜕变。

        一是机制建设更加完善。2017年,澜湄合作农业联合工作组成立,为促进六国农业合作政策交流与战略对接发挥了协调作用。2018年,李克强总理在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上提议“共同设立澜湄农业合作中心”。经农业农村部批准,2019年1月,澜湄农业合作中心正式设立。中心以服务次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发挥区域性协调支持机构的作用,推动农业务实合作。

        二是顶层设计初步形成。2020年1月,澜湄六国农业部门正式通过《澜湄农业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作为澜湄合作第五次外长会议成果正式发布。六国将加强农业政策对话、农业产业发展、农产品贸易与农业私营部门投资合作、能力建设与知识分享及其他优先领域合作,共同提高成员国农业发展水平。

        三是技术交流惠及各方。利用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农业示范园区等多个平台,成员国间开展了优良品种与技术示范推广,带动当地农业增产增收。围绕热带农业人才培育、跨境动物疫病防控、沼气、农药风险管理等领域开展培训交流,为各国农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与知识分享。

        四是“丰收澜湄”项目集群稳步推进。在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支持下,六国开展了百余个农业合作项目,涉及水稻、橡胶、果蔬等种植,病虫害防治,畜牧养殖,渔业生态养护,农产品加工,贸易促进,农村发展与减贫,能力建设等多个领域,成果丰硕。

        五是农业贸易与投资合作逆势增长。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与湄公河五国农产品贸易总额达237.5亿美元,实现同比增长12%,其中进口总额130.8亿美元,出口总额106.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5%与7%。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和次区域经济带来巨大冲击,给全球和次区域粮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也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在总结经验和成效的同时,澜湄农业合作依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强化合作,不断提升合作力度。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澜湄农业合作前景广阔,未来可期。澜湄农业合作中心将认真落实澜湄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沟通协调,推动实施好“丰收澜湄”项目集群,持续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各国岁丰年稔,提高次区域粮食安全与营养水平,助力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