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高校教师线上教学技能培训顺利开展

2020-10-28 14:32    来源:
字号:

       为进一步落实澜湄合作领导人会议和外长会有关要求,扩大澜湄流域高等教育合作,10月24-25日,由澜湄青年交流合作中心和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共同主办的澜湄流域高校教师线上教学技能培训通过网络平台顺利开展。来自复旦大学的四位教师为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老挝国立大学、缅甸仰光大学、泰国宋卡王子大学、越南河内国立大学等5个国家六所高校的31名高校教师进行线上教学技能的讲解。

       24日下午,线上培训课程正式开课。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蔡亮老师主讲第一课。蔡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选择了一个小巧的切入口——充分利用作为教学工具的白板开展课程,为澜湄高校的老师生动地讲解了这一提升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和细节操作,并与老师们保持课堂互动,促进参与培训的老师们对这一新颖有趣教学方式的深入理解。

蔡亮老师在镜头前与六国教师互动

       当天的第二课,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高级讲师邵红霞老师以“病原体与人类”课程为例,通过实例研讨,向各位高校的老师们介绍了如何利用MOOC和SPOC进行以学习为中心的公共健康教育设计。邵老师声情并茂、深入浅出的讲述让参与培训的老师们对线上教学模式有了更全面、更丰富的认识。

邵红霞老师为六国教师授课

       25日下午,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郑咏滟老师向参与培训的各国教师介绍了关于“利用同辈互评机制来促进交融式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

       针对澜湄国家老师提出的“同辈互评是否会导致不公平”“教师是否需要对同辈互评的结果再次做出评价”等问题,郑老师进行了悉心解答:“作为教师,我不直接给学生的作业打分,而对给评估者的评估打分。这一方面能够避免不公平,另一方面也贯彻了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让学生对评价的标准和教学内容有所认识。学生互评的内容本身才是重要的。”

       来自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的Rattikan Saelim老师表示:“同辈评估对我来说是新鲜事物。郑教授的课程很有趣,并且在概念和细节上都做了清楚的解释。我相信这种方法对增加学生的知识、自信心和尊重他人的工作成果是非常有效果的。下学期,我一定会把这个方法添加到我的教学过程中。” 

郑咏滟教授为老师们答疑解惑

       最后一课由复旦大学软件学院高级讲师戴开宇老师讲授,戴老师生动具体地阐述了如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实现混合型学习模式的有效性,向老师们展示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

戴开宇老师耐心讲解如何综合运用教学

       在谈到本次培训的效果时,蔡亮老师指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网络在线课堂成为一种趋势,教师需要适应这种变化,有效地教育学生。希望他们能用我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来自老挝国立大学的Khamla Inkhavilay在完成培训后这样说道:“这次的培训对我来说意义非凡。这些课程对我在大学的教学非常有帮助,教会了我如何进行更有效率的课堂沟通与交互教学。我也将尝试在我的课堂上使用这次培训中所学到的方法和模式。”

参训老师积极参与课程互动

参训老师反响热烈

       新冠疫情全球爆发以来,传统的国际交流活动和合作项目受到较大冲击和限制,为保证澜湄合作不断线、六国青年交流可持续,澜湄青年交流合作中心不断扩大线上合作半径,打造全天候、全方位、宽口径、高层次的澜湄青年交流创新平台。

       这是继澜湄青创赛、澜湄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之后,中心推出的又一品牌活动,依托我国高校的学科优势和线上教学的经验优势,为更好服务澜湄合作机制和六国人文交往提供全新尝试。(来源: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