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之约”:同饮一江水 命运紧相连

2019-01-30 00:00    来源:
字号:

  四届赛事、8次活动,共吸引澜湄流域12所高校1100人次参加,入选各类设计作品方案300余份……

  ——第四届“澜湄之约”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侧记

  玉树藏族服饰展演。本报记者 洪玉杰 摄

  本报记者 洪玉杰

  1月26日,第四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简称YICMG2019)决赛在柬埔寨金边圆满落幕。

  从问题走向实证、从课堂走向实践、从设想走向行动,“澜湄之约”起源青海玉树,携手广西,转战老挝,迈入美丽的柬埔寨,汇聚六国专家、青年的创新智慧和热情,再一次续写“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的深厚情谊,再一次高扬“澜湄合作”的发展新风帆。

  “澜湄”,澜沧江—湄公河的简称。2015年玉树创建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际大学生夏令营,揭开了澜湄国家青年合作的崭新一页。连续走过四年,“澜湄之约”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赋予了这一项目更多的内涵。围绕可持续发展和人文交流确立了赛事主旨和目标,围绕青年创新创业和国际治理实践确定了比赛规则和程序,不断为澜沧江—湄公河源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动力,以青年为主力军寻求互利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古老河流的当代治理

  源起青海玉树,流经中南半岛,汇入太平洋。澜沧江—湄公河作为一条天然纽带,将流域六国紧密相连。在发展繁荣的共同愿景下,齐聚源头共商这条古老跨国河流的流域治理、环保合作与青年使命,深切表达合作意愿和行动共识。

  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人民相亲,经济交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共饮一江水,保护、发展、繁荣澜沧江—湄公河环境与文化,关乎沿岸人民福祉,关乎各国共同愿景,关乎区域和谐未来。更关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及其付诸实践。

  为更好地弘扬澜沧江—湄公河生态文化,青海玉树为国家乃至世界创造了有益的生态服务,借助“澜湄之约”积极担当起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化建设的伟大使命,推进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从一个初具雏形的青年创新创业设计大赛,逐步成长为澜湄各国高校间人文交流的渠道和民心相通的平台,玉树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间断地推进“澜湄”合作,促进澜湄六国之间的合作交流,并让玉树的生态环境、水资源、文化走向国际,争取实现全流域联动,努力把生态优势、文化品牌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国际合作的有效资源。

  数据证明,四年来,“澜湄之约”举办四届赛事、8次活动,共吸引五国12所高校1100人次参加,入选各类设计作品方案300余份,其中湄公河五国大学生提交的方案占80%以上。2018年,这个项目在澜湄合作第三次外长会议、第二次领导人会议上作为合作成果展出和汇报,并被列入《澜湄合作第二批项目清单》,获得中国政府的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支持。

  “一带一路”上的创意比拼

  聚焦实际、聚焦问题、聚焦创新、聚焦合作的基本导向,“澜湄之约”立足努力培养六国青年的全球视野与国际工作能力,繁荣流域各国的人文交流和青年外交,促进流域治理合作与各国可持续发展,积极孵化青年创新创业项目。

  无论是来自泰国宋卡王子大学的“香蒲吸油计划”创意,还是广西财经大学的“云农场”项目创意;亦或是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的“普明食物保障计划”创意,经过国际专家委员会通讯评审的澜湄六国8所高校的51件作品无不体现着六国青年对流域水环境问题的敏锐观察与创新思考。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7年9月,青海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大四学生高传志和马遥发起“中国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项目”,他们邀请来自全国15所大学的600余名大学生一起,到黄河源头进行水质调研活动。许多调研结果显示,适当的旅游开发并没有破坏当地水质环境,这给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的保护环境提供了许多新想法。

  如今,青海大学已经启动“澜湄青年环保联盟”项目,在社会公益组织与热心的大学生群体之间架起一条爱心桥梁。

  “多方合作”是“澜湄之约”生根发芽的土壤,不论青年创新设计项目的合作,还是澜湄流域共襄治理盛事,所有人为“澜湄之约”注入学术力量和跨国团队开展的创意比拼,“合作”带来的远不止是赛事高效率完成,更是一种六国之间信任的提升和深厚关系的建立。大赛组委会青海玉树代表白明感慨道。

  “友谊之河”的交流交响

  YICMG2019把“平等相待、真诚互助、亲如一家”的澜湄文化带到坐落在湄公河与洞里萨河之间三角洲地带的柬埔寨金边。

  第四届“澜湄之约”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决赛暂时拉下了帷幕,但流域内的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六国的青年和专家学者之间的“合作”才刚刚开始,六国之间建立的澜沧江——湄公河的“朋友圈”也变得越来越大。

  “最有创意团队”和“最有价值问题”;“最佳跨国团队”和“最佳孵化方案”,每一个奖项都是从能源可持续利用、绿色基础设施、青年联盟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思考实践,凝聚青年在流域治理中的智慧。

  要知道决赛正式拉开序幕后,六国选手不再按照初赛队伍的组成参加比赛,选手们六人一组,组成新的跨国队伍,并抽签获得两个来自初赛的孵化方案,所以在为期四天的决赛中,比的是精诚合作,更比的是创意创新。

  因为创新,“澜湄之约”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将被长期可持续地推进,因为创新,“澜湄之约”将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流域合作与文化传播品牌,更成为青年合作与创新创业的展示平台。

  澜湄合作因水而生,在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的当下,流域的保护、治理和开发亟需共同探索,澜湄六国选手六国轮办机制的顺利开展意味着YICMG的合作机制日趋成熟并成为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合作的重要平台。

  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通过合作与交流为其“澜湄之约”成长注入源头活水,成为当今最有代表性的青年创新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