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澜湄合作”

2017-03-13 00:00    来源:
字号:

  澜沧江-湄公河绵延近5000公里,既是联系六国的天然纽带,也是沿岸民众世代繁衍生息的摇篮。澜湄合作从无到有,短短一年内迎来巨大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下面我们就从几组数字体会一下澜湄合作的强大生命力。

  一、机制建设的“一、二、四、五”

  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第1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倡议设立澜沧江—湄公河对话合作机制。2016年3月23日,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在中国三亚成功举行,发表了《三亚宣言》和《澜湄国家产能合作联合声明》,正式启动澜湄合作机制。仅仅一年多,澜湄合作从概念变成现实,到2016年底六方将召开一次领导人会议、两次外长会、四次高官会和五次工作组会,此即澜湄机制建设的“一、二、四、五”。

  

  2016年3月23日,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

  

  2015年11月12日,澜湄合作首次外长会在中国云南景洪举行

  

  2016年12月23日,澜湄合作第二次外长会在柬埔寨暹粒举行

  

  

  从2015年4月至今,澜湄合作还举行了四次高官会和五次工作组会。

  二、务实合作的“3+5”

  中国与湄公河五国是天然的合作伙伴、紧密的友好邻邦、相互信任的真诚朋友、相互帮助的兄弟姐妹。六国建立澜湄机制,顺应时势,水到渠成,顺乎民心,势在必成。首次领导人会议以来,六国积极推进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三大支柱和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五个优先领域的务实合作,此即澜湄合作的“3+5”。

  

  2016年6月,湄公河国家官员代表团应邀访华。

  

  

  

  2016年,澜湄互联互通、产能、减贫、水资源合作等领域联合工作组会议或筹建会议相继举行。

  澜湄合作应运而生,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六国深化政治互信,加强务实合作,增进民心相通,共塑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三、早期收获的“45”

  澜湄合作重在务实,以项目为本,合作更扎实、更具体、更接地气、更顺民意。首次领导人会议通过45个早期收获项目,涵盖众多领域。短短半年时间,一大批早收项目开花结果,给各国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2016年,中方开展“湄公河光明行”活动,为湄公河国家600余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

  

  2016年10月,澜湄国家旅游城市合作论坛在三亚举行

  四、未来合作的“正无穷”

  澜湄合作机制建立以来,六国民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澜湄合作的发展将会是“正无穷”。

  

  2016年9月,“澜沧江—湄公河生态系统管理能力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2016年10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妇女论坛”在北京举行

  澜湄合作,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益于更好发挥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的优势,也有助于充分发挥各国资源、产业、市场的互补性,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更加广阔的舞台。中方愿同湄公河各国一道,共同迈向澜湄合作的远大前程。我们热切地期望,在六国的通力合作下,澜湄合作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不仅仅是体现在数字的变化上,更是为地区各国民众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福祉!